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影像與臺灣文化
Media and Taiwan Culture 
開課學期
112-2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臺灣研究學程  
授課教師
謝欣芩 
課號
TwLit1044 
課程識別碼
145 1054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3,4,5(10:20~13:10) 
上課地點
博雅406 
備註
兼「臺灣研究學分學程」藝術與人文領域。
總人數上限:3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以主題的方式進行,透過不同的影像媒介,包括攝影、微電影、劇情片、紀錄片與Youtuber等,介紹當代臺灣文化,並聚焦觀光、歷史、文學改編與跨國移動等四大主題,讓學生理解不同媒介的特質及其如何讓臺灣被看見。 

課程目標
一、培養學生視覺媒介賞析的能力,並透過影像文本的欣賞反思自我生命歷程與臺灣社會文化。
二、透過照片拍攝與影像分析的報告,訓練學生實務操作與批判思考的能力,藉由小組作業,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和口語表達的能力。 
課程要求
一、請在上課前完成當週的電影觀賞,並做筆記。
二、課程分為教師講授、影片欣賞與討論等三大部分。
三、上課可做筆記,所有課堂上使用的材料課後皆會上網。
四、上課中,禁止使用任何電子產品,亦請勿在課堂上從事與課程不相關的活動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,《放映週報》。http://www.funscreen.com.tw/
陳儒修(2013),《穿越幽暗境界:台灣電影百年思考》, 台北:書林出版。
陳儒修、廖金鳳編(1995),《尋找電影中的台北:1950-1990》。台北:萬象。
謝世宗(2015),《電影與視覺文化:閱讀台灣經典電影》, 台北:五南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出席與課程參與 
25% 
 
2. 
期中報告 
35% 
 
3. 
期末報告 
40% 
 
 
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
 
上課形式
作業繳交方式
考試形式
其他
由師生雙方議定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0  課程介紹 & 討論課說明 
第2週
2/27  主題一:如何「看見」臺灣?讓臺灣被「看見」?
老照片、觀光影片、Youtuber 
第3週
3/05  齊柏林《看見台灣》 
第4週
3/12  侯孝賢《悲情城市》 
第5週
3/19  業師課程演講:陳奕翔,影像敘事與當代攝影 
第6週
3/26  業師課程演講:陳奕翔,攝影的實務與操作 
第7週
4/02  主題二:文學和電影的跨媒介創作
劉梓潔、王育麟《父後七日》
劉梓潔〈父後七日〉(散文) 
第8週
4/09  林靖傑《尋找背海的人》
王文興〈草原底盛夏〉 
第9週
4/16  黃亞歷《日曜日式散步者》
水蔭萍〈毀壞的城市〉、〈日曜日式散步者〉 
第10週
4/23  主題三:世界中的臺灣,臺灣裡的世界:跨國移動者
鄭有傑《野蓮香》 
第11週
4/30  阮金紅《失婚記》 
第12週
5/07  何蔚庭《台北星期天》 
第13週
5/14  曾文珍《逃跑的人》 
第14週
5/21  期末分組報告I 
第15週
5/28  期末分組報告II 
第16週
6/04  期末考週,自行觀影